3月6日凌晨,繼DeepSeek 之后,科技圈又出“大爆款”,所有人都被一個名為Manus的產品刷屏了。Manus的爆火不僅是技術突破,更是工作方式與人類角色重構的標志。它證明了中國團隊在AI應用層的創新能力。
現象級出圈的秘密Manus憑借“全流程執行”能力,將AI從“建議者”升級為“執行者”。用戶只需下達指令(如“篩選本月程序員簡歷”),其多智能體系統即可自動解壓文件、分析資質、生成Excel排名表,甚至部署數據可視化網站。這種“動嘴不動手”的體驗,直接切中職場效率痛點。
DeepSeek的熱度還未消散,Manus又炸醒了AI圈,中國AI技術實在是太卷了,這其中有什么區別和變革呢?
DeepSeek:專注成為“超級大腦”
Manus:打造“數字打工人”
DeepSeek是知識型大腦,Manus則是全能型執行者。即DeepSeek專注于語言處理、知識整合與專業文本生成。而Manus則更強調從規劃到交付的閉環能力。它通過工具鏈調用(如瀏覽器、代碼編輯器)自主執行復雜任務,兩者是互補關系,共同推動AI向更實用化、人性化方向發展。將DeepSeek級推理能力嵌入執行框架,實現“會思考的手”。
站在2025年的門檻回望,Manus引發的躁動或許只是序曲。當AI開始真正參與價值創造,我們既要警惕盲目追捧的陷阱,更需思考如何駕馭這股變革力量——因為這一次,技術革命不再遙不可及,它正在每個普通人的工作臺上悄然發生。未來,隨著技術融合(如DeepSeek的知識庫與Manus的執行鏈結合),可能出現更強大的下一代AI產品。
賢道作為相對傳統企業,在科技時代的潮流中,也要不斷創新,提高效率,讓AI為自己所用,共同推進社會的進步。